□江门日报记者 谌磊 通讯员 江组轩
走进鹤山市桃源镇蟠光村,美丽的桃源河穿村而过,池塘绿荫环绕,农房错落有致,道路干净整洁,村庄绚丽多姿……这一切离不开“兵支书”李杰林的辛勤付出。
“90后”李杰林是一名土生土长的蟠光村人,现任村党总支书记、村委会主任。退役回乡后,他始终铭记军人本色,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,带领村“两委”班子和广大党员、村民共同奋斗,成功探索“党组织牵头+养殖能人示范”的蓝龙虾养殖模式。
如今,蟠光村的村容村貌显著提升,富民强村的路子越走越扎实。蟠光村2023年入选省首批“百千万工程”典型村,在2024年鹤山市“百千万工程”典型村擂台比武中获三等奖。近日,李杰林获评江门市优秀党务工作者。
想在家乡干点实事
“我想回生我养我的家乡,农村也是个大舞台,我一定能在那里成事!”2014年,李杰林毅然回到蟠光村工作,秉承军人不服输的劲头,想着一定要在家乡干点实事。
2018年12月,李杰林成为蟠光村党总支书记。工作上,他没有墨守成规,把在部队练就的果敢拼劲用到服务群众上,尽心谋划全村发展,努力让村民过上更好的生活。
宽阔平整的硬底化村道、各具特色的农村“四小园”、各式各样的休闲广场……如今走进蟠光村,别具一格的乡村场景与村旁的田野风光相互映衬,形成一幅“高颜值”的乡村画卷。这背后,有李杰林的辛勤付出。
李杰林锐意创新,实施“积分制”工作方法,提升党员、村民主动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。同时,他借助金融力量,创新“积分制+信用贷款”制度,使蟠光村成为江门地区首创运用信用积分贷款的行政村,为村民发展产业注入“金融活水”,实现基层治理与村级发展的互促共进。
“我们村实施‘积分制’工作方法后,党员群众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乡村振兴工作。如今,村里的路宽了、环境好了,不少村民的收入增加了。这些变化,大家都看在眼里。”蟠光村村民李伯笑道。
“积分制”工作方法还提高了村民的环保意识,推动了蟠光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。
近年来,李杰林带领村“两委”班子积极发动党员群众改善蟠光村的人居环境,清拆危房、破旧猪栏、泥房共130余间,利用清理出来的空置地修建篮球场、停车场、“四小园”,并发动无职党员参与管理,做好周边的环境卫生清洁。今年,他又推动蟠光村全民植绿,组织干部群众在“五旁”“四边”种植超过1000棵树苗,发动党员、村民小组长等以全托管或半托管的方式,做好树苗的后期养护,确保树苗种得下、长得好。
如今,蟠光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,人居环境全面提升,村民幸福感明显增强。
带领村民发展蓝龙虾产业
蟠光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,村民以往主要以养蛇、养猪、养龟为生,传统养殖面临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压力。
2019年起,蟠光村党总支牵头组织村里的养殖能手到珠海、中山等地学习水产养殖技术。“蓝龙虾市场前景明朗,且我们村背靠龙蟠岭,临近金峡水库,水资源丰富,适合养殖蓝龙虾。”经过深思熟虑,李杰林决定因地制宜发展蓝龙虾规模养殖。
转型养虾并非一蹴而就。
“蓝龙虾养殖成本低、效益高,但是存在养殖难度高、水质要求高、饲料配比精准等难题。”为钻研、掌握核心养殖技术,李杰林带领有20多年养殖经验的村民先行先试、大胆摸索,每天记录水温、酸碱度、含氮量,反复实验,最终攻克了多个技术难关,养殖规模在两年内从3000多平方米发展到逾33万平方米,亩产600公斤,比全国平均亩产高30%。
养的人多了,产量大了,但是销路在哪里呢?李杰林多方探索,牵头成立了金峡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,与江南水产公司签订兜底收购协议,以产定销,有多少收多少,最大程度保障养殖户的利益。同时,与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达成合作,最大程度降低意外灾害损失,使养殖户底气更足、信心更强,跟着蟠光村党总支干的村民也越来越多。
不仅如此,李杰林还紧抓“百企兴百村”机遇,联系结对本地的预制菜企业江门诚兴荣食品有限公司,对蓝龙虾进行深加工,通过冷链物流运输到全国各地,让蟠光村的美味走出鹤山、走得更远。
在李杰林带领下,蟠光村结合村里的山水资源和田园风光,以“书香蟠光、蓝龙基地”为主题,建典型、作示范,通过蓝龙虾美食广场、主题公园、示范基地、亲水河道、休闲步径等,全力打造“十里碧道、百亩虾塘、千年古村、万亩粮田”的农文旅全域精品路线。
“这个荣誉激励我在未来的工作中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。我将以此为新的起点,继续砥砺前行,为党组织的发展壮大、为党员的成长进步、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不懈奋斗。”谈到获评江门市优秀党务工作者时,李杰林如是说。
当前,李杰林正带领蟠光村加快发展蓝龙虾养殖技术,扩大养殖人才队伍,积极推动“鹤山金峡蓝龙”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策略,促进以蓝龙虾产业为核心的三产融合发展。